找到相关内容21500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阳明“四句教”析论

    心是无善无恶的,那么意、知、物也应让是无善无恶的;相反,如说意、知、物是有善有恶的,那么,心也应该是有善有恶的。当然,心只能是无善无恶的,故意、知、物也是无善无恶的,因此,我们应该言“四无”──心、意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581604.html
  • 格物与致知——论湛王之辩兼析心学的义理规模

    立志而未悟得本心之间,学问讲明,读书明理等应该有其重要的工夫位置.如要说这不过是助缘工夫,则亦必须正视此等助缘工夫的正面意义,正视助缘之为助的积极意义,甚至进而承认此等工夫是心学工夫中应有的一个环节....

    郑宗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781608.html
  • 五台山佛教乐舞戏曲文化钩沉

    各种形式的范例与演出场所,且敕命编撰《经律异相》等佛典类书。实际上,古代中国的无遮大会始作俑者应该是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(471~499 年在位) ,他于太和十七年(493) 从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市)...

    黎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881893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

    共同体,信仰者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彼此交往,进而在这些基层宗教组织的运作中,训练了群体参与技能,自我管理,服务人群及身份认同的基本方法。   美国宗教社会学家伍斯诺曾认为,基督教的教会应该是社会的“砖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73681903.html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,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。”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,应该注重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。  我国有着优秀的和谐文化传统,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,已经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
  • 康巴千里供万僧(下)

    如何善用它们的,因此,这一趟行程应该说是“康巴千里"学"万僧”。   出发前杨洪会长一再交代我们,每天要念一遍金刚经及廿一遍大悲咒,经过这次行程,才知道杨老师的用意,原来老师要我们学习,学习去掉“人、...

    徐荣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2582114.html
  • 《一函遍复》讲记(2)

    三个要素,足食、足兵,再就是信誉(信)。  子贡问:如果这三者要去掉一项,应该去掉什么?  孔子回答:可以去掉足兵(就是国防力量)。  如果三个要素非要去掉一个就把国防去掉,剩下两个。足食就是吃饭的问题...

    大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4282348.html
  • 慧远大师——西方净土的早期信仰者

    全称应该是“般若波罗蜜(多)”,意译为“智度”,即通过般若这种智慧,以达到成佛境界的意思。   《般舟三昧经》和《首楞严三昧经》都是讲大乘禅法的。“首椤严”意译“健相”、“勇伏”等,“三昧”即是禅定的...

    谢路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40282435.html
  • 信仰如无法制,精神必定走私

      信仰如无法制,精神必定走私   ——中国宗教-信仰的供需关系及其法律困境   李 向 平   哈罗德·伯尔曼的名言,“法律必须被信仰,否则它将形同虚设”,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,已成为法学理论界中的重要命题。然而,在中国宗教社会学的领域之中,信仰与法律的关系同样也应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。   伯尔曼强调的法律必须被信仰,但在他的观念中应包含有这样一层思想,即法律与信仰的互动。基于这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3482661.html
  • 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土登嘉措浅析

    开阔,因此,以他的经历和从中获得的知识来看,他是不可能不懂得真正要搞独立应该做些什么的,因此,我个人认为,他的行为更像是一个高度封建割据地区最高统治者的姿态,从其1914年派遣龙厦带领4名少年去英国留学...

    多杰才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35782757.html